400电话,一度被消费者认为是企业信誉和实力的象征。现在,不少400号码却成为手机用户避之不及的推销、骚扰甚至诈骗电话。记者了解到,除了推销产品服务,还有人利用400电话进行诈骗,伪装成正规企业,以“特价机票”“电信欠费”“购车退税”“网络中奖”“手机中奖”“银行卡消费”等为幌子,骗财牟利。(6月5日《人民日报》)
你以为是高大上的正经企业俱乐部,却不想早就成了骚扰电话集中营——这就是400电话的真相。
还是数字最有说服力:近日发布的《2014年一季度手机安全状况报告》显示,360互联网安全中心收录的用户新标记的各类骚扰电话号码中,被标记为骚扰电话的400、800电话,平均每个号码被标记次数是其他类型号码平均标记次数的15倍到25倍。据业内人士介绍,这其中以400电话为主,被标记次数最多的一个400电话号码,竟然高达121万次。
话说回来,400电话的公信力是在市场中形成的,没有什么法律条文说这个号码序列的电话不能出问题,电信运营商也没有为之背书的义务。但有两点是肯定的:一者,目前三大运营商均提供办理400电话的服务,但个人不能申请,必须提供企业营业执照等材料。按理说,游戏规则的设定就是告诉公众,400电话是权威可信的,但结果又让不少骗子浑水摸鱼,起码来说,这对守法企业、正规用户而言,是否有失公允?二者,记者在淘宝上搜索发现,一些代办400电话的店家称“企业个人均可办理”。事实上,只要有钱,确实能成功在中国移动“集团客户综合运营支撑平台”实现选号。那么,代理商如此明目张胆地“违规”,负有监督责任的电信运营商知情吗?如果监督不力,又该承担怎样的责任?
民众的逻辑很简单,特殊号段电话,不是一般人能随便花钱买到的,因此接起电话来,也就更不设防。如果骚扰电话轻易就能拿到400号段,又如果推销、诈骗者熟谙民众的信任心理,那么,400电话所谓的门槛设置,是否就成了事实上的为虎作伥?
监管难不难?当然不容易。但一个骚扰电话被手机软件标记了上百万次还没人问、没人管,这究竟是难管、还是不想管?
这事儿不禁令人想起迁延已久的垃圾短信顽疾。从“3·15晚会”到记者暗访,从消协炮轰到消费者骂娘,刀来剑往早已不止九九八十一个回合了,垃圾短信就像一个霸气侧漏的流氓妖怪,愣是没有靠谱的神仙来将之“收走”。据统计,今年第一季度,全国约5亿手机用户收到各类垃圾短信208.8亿条,平均每天拦截垃圾短信2.32亿条。这个数字尽管与去年相比下降了不少,但依然令人困扰万分。运营商宣称尽力多多,但需要看到的是,相关利益链依然在垃圾信息中赚得盆满钵满。
拿垃圾短信说事儿,无非是要明白一个道理:对于运营商来说,整治400电话中的乱象,或者对400电话睁只眼闭只眼,真的是“手心手背都是肉”,各有各的道理——前者是履行社会责任,应对舆论压力,后者对应着真金白银(19.00, -0.08, -0.42%),切身利益。如果只是靠运营商自己来抉择,恐怕只会“剪不断理还乱”。
眼下要做的,还是三件事:一是既然400电话有准入门槛,那么,就该明确其连带责任,“谁放水、谁埋单”;二是改变总是由运营商“自查自纠”的惯性思维,各地通信管理局等职能部门要肩负起查纠责任;三是从立法上增设“电信诈骗罪”,调整法律关系、理清相关概念,让整治400号段中的诈骗、骚扰电话有法可依。
文章整理:http://kh8.cc/